激光脫毛機是利用選擇性熱動力學原理,根據患者的不同特征選擇合適的功率、能量密度及光斑對多余的毛發進行治療的儀器。
激光脫毛法可分為3大類:
1. 激光無選擇性損傷脫毛法,如CO2激光脫毛,本法費時,且易形成瘢痕;
2. 光動力療法,如口服或外用α-氨基已酰丙酸后再照激光,本法理論上似乎可行,但臨床應用甚少;
3. 選擇性光熱作用脫毛,即激光和強脈沖光脫毛術。
現代激光脫毛機的原理便是基于美國醫生Aderson和Parrish在1983年提出的“選擇性光熱解作用”原理:一定波長的激光穿過表皮,進入到真皮內,選擇性地被毛發和毛囊中的黑色素顆粒吸收,產生光熱效應,毛發內的熱能向周圍傳導,將毛囊及干細胞等“毛根”徹底破壞,產生永久脫毛。而毛囊周圍正常組織因不含黑色素顆粒,所以不吸收這種激光,因而受影響很小,一般不會造成癱痕。
相關概念
熱弛豫:當靶組織(毛囊內的黑色素)吸收激光能量后,溫度一定會升高,也必須向周圍鄰近組織發生熱的傳導。那么靶目標的熱向周圍組織發生這種熱的傳導就叫熱弛豫。
熱弛豫時間:衡量熱弛豫速度快慢。就是靶目標吸收激光熱量后,溫度降低一半(冷卻)時所需要的時間。
激光脫毛機的激光器和光源
在利用“選擇性光熱解作用”原理進行激光脫毛時,激光波長和脈寬應保證激光命中毛囊而不損傷鄰近組織。臨床研究表明,波長越長,穿透越深,散射越小,但對黑色素的吸收越差,故能量就要越增強,但又不能傷害到表皮層;脈寬小于毛囊的TRT(熱弛豫時間)才有效,大于表皮層的TRT才安全;光斑尺寸越大,穿透越深;同時要采用積極的皮膚冷卻來保護表皮和止痛。當波長小于600nm時,激光主要被血紅蛋白和蛋白質強烈吸收,而當波長大于1100nm時,激光主要是被機體組織中的水分強烈吸收,當波長在600nm~1100nm范圍時的光是透明的。所以,人們通常選用波長在600nm~1100nm范圍內的激光用于脫毛。用于脫毛的激光和強脈沖光源主要有長脈沖紅寶石激光(694nm)、長脈沖翠綠寶石激光(755nm)、半導體激光(800nm)、長脈沖Nd:YAG激光(l064nm)、強脈沖非相干寬頻帶光源(590~1200nm)等。
1.長脈沖紅寶石激光器
694nm的紅寶石激光被黑色素強烈吸收。這種激光有15%~20%的能量可穿透整個真皮層,而位于真皮及深層具有黑色素的毛發可吸收激光的能量,使毛囊過熱而受到破壞。毛囊周圍的正常組織對694nm的光吸收率很低,當脈寬一定時,就可以實現對毛囊的選擇性光熱破壞作用,而不損傷周圍的正常組織。
2. 長脈沖翠綠寶石激光器
755nm的翠綠寶石激光和紅寶石激光很相似,只是它有稍強的穿透性和較低的黑色素吸收率,因為它有稍長的波長。
3. 半導體激光
半導體激光系統在皮膚組織中的穿透深度較深,為5mm以上,作用范圍可達到真皮深層及皮下脂肪組織,能夠有效穿透表皮達到真皮層毛囊組織,從而破壞人體任何部位和深度的毛發。表皮吸收的激光能量很少,因此不會產生色素沉著。
4. 長脈沖Nd∶YAG激光
長脈沖Nd∶YAG激光的波長為1064nm,可穿透5~7mm。由于黑素對1064nm激光的親和力低,因此治療時常借助外源性色基(如碳涂抹劑)。激光光斑對整個治療區進行掃描直至可見碳顆粒被清除。其缺點是,有時碳顆粒并不能到達毛球而影響治療效果,如汗腺和皮脂腺沾染了碳顆粒則易受損傷,且臨床效果不理想。最近,臨床上報道用波長為1064nm的長脈寬激光儀脫毛,術前不需用碳涂抹劑。因表皮黑素小體對短脈寬(<1ms)激光非常敏感,而長脈寬(≤200ms)的激光儀,可容許應用高能量激光有效的對內外毛根鞘和毛發生長區加熱而不影響表皮黑素小體,故可安全用于黑色皮膚者的治療。
5. 強脈沖光
高強度脈沖光不是激光光源,是一種非連續、多種波長組合的光源,其波長為550~1200nm之間,可穿透1.3mm,并可根據膚色或毛發顏色深淺對治療參數加以調整。從理論上講,寬譜波長光源系統增加了非靶目標對光線的吸收,因此也增加了不良反應。